夜行——榨溪坪 站在海拔1700米高的山巅,太阳还像圆球一样的挂在天上,极目远眺天边,似乎——雾已从地平线上神奇的升起,16:45,领队完美以到过这里的经验告诉大家,我们应该立刻下山。 我们是午餐后14:30开始从宿营地开始登山的,尽管我们走了很远的弯路,弯过了两个山腰,可上山心切的我们,一直极速前进,我们仅用了两个小时,走过了那“一片还没融化的雪地”;走过那“走错道的满山荆棘”;走过那横在小道中央“低矮的灌木”;走过那“松软的千年腐叶土”,最后登上那“神奇的山顶”。 怀着对2009我们走过的N条线路的美好回味,怀着对崭新的2010我们无限的期待,在空间群主完美根据大家的一致建议:最终选择——新年第一次出行,咱们去攀登——双龙山。 双龙山——位于鄂西山区的雾渡河南面,我们车出雾渡河镇顺左转开始攀升在207县级公路上,客车师傅凭着高超的驾车技术,把车开得很稳,可看惯了平坦解放路的我们,面对两三分钟就一个蜿蜒盘山拐道,我们还是不停的有些夸张的惊呼,很多朋友说:下山时我们步行,用脚步丈量这比百里荒的42道拐还刺激的盘山公路。 从双龙山顶下山时我们根据方位不停的修正线路,我们走得很快,几乎是一路小跑,松软的腐叶土象有弹性容不得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走,夜幕——像一位慈祥的老人,在低凹的山谷,暮色苍茫让我们不能停下脚步,似乎催促我们快走快走,走出山腰,夕阳西斜的最后一缕亮光洒在我们前行的山路上,让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快,仅一个半小时我们就顺利赶到我们的午餐地,稍作休整,我们又出发了,还有几公里山路才能走到207县道。 六岁的小熊,是我们今天最小的徒步者, 可爱的小熊真的很不错,上山时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,面对神奇的大自然,也许在他心中有很多感慨,可小学一年级的他,还不很会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一路的风景,可时时从他嘴里冒出来的:好美呀!真的好美呀!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我,完全读懂了他稚嫩的心此时的内涵。 夜色下我们一直不停的疾走,远处村民家的狗一直叫个不停,微弱的手电光亮代替不了城区傍晚的路灯,我们的心此时还是很紧张、很紧张的,可以想象一直生活在城区,六岁孩子的心是一种什么心境,没有哭闹、没有胆怯,只是轻轻的跟他爸说:我想休息三分钟,细心的熊爸此时一转身把小熊背在身后,走了一小会,小熊说:爸我自己走吧,我一直走在他们父子身后,让我感动流泪的六岁孩子,好样的——小熊,好好学习,休息时就跟着这些叔叔阿姨去旅行。 位于鄂西山脉的双龙山,这里的农民还不是很富裕,可和过去他们的生活相比,他们已经很知足了,榨溪坪一个冲(一个很长的山凹,农村称“冲”)的水稻收成,让他们能吃饱肚子,还有些余粮,家家一年可以杀两头猪,年轻人出门打工,挣回来的是活钱,家家有电话,电视可以接收N个台,世道在变,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观念在这里没有变,那就是:互帮互助,今天我们去的刘师傅家杀年猪,村里的留守人员都来刘家聚会,有帮忙在厨房做饭的、有帮忙在院子里灌香肠的、还有专人张罗接待我们这支24人队伍的,一派节日景象,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区,进家关门,互不理会的城区人还是有些,已经找不回的昔日“邻里之情”的失落感,在夜行“榨溪坪”的路上,在我们的队伍前,多了一位夜行向导刘师傅,他带领我们走了一条捷径,他让我们节省了近一个小时的下山时间,他让我们一路感动,好朴实的村民,朴实的就像解放初期的民兵战士,在我们再三劝说下,在能望见公路上蹒跚行走的汽车灯光的山梁垭口,我们再一次劝说刘师傅留步,刘师傅才依依不舍的站在那高高的山梁垭口向我们挥手,漫天星星眨眼洒下的亮光,我们走了好远,回头还能看到那在晃动的人影。 19:20我们全部走到了来时那207县级公路的9公里处,我们又走了半个小时,走到早上下车的7公里处,约好的客车马上就到,回望笼罩在夜色中的那一道山梁,内心涌动着一种激情:真的我们很不错! “逍遥游群”,一个很年轻的团队,我是第三次跟这支队伍活动,今天的人群年龄跨度很大,有:50、60、70、80、90年代、还有跨世纪的,我们平安出行,我们安全归来。 夜深人静时我没有睡意,翻阅每一个镜头,都会让我泪流满面,跟一个充满友情的团队2010年的第一次出发,夜行在乡村山野将留在我的记忆中。
|